《 空中接口学园 》 >> 无限人生 >>>> 我的IT生活史 |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12-05-01 21:43:14 二十年间,经历了IT与生活的巨大变迁,很值得一表。 【便携存储史】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12-05-13 21:08:00 【便携存储史:CD光盘】 第一次接触光盘是在深圳,95年时很少有机器有光驱,软驱倒是很普及。赶巧所在公司组装了一台486DX50的高端机,配了光驱,也就是读盘机。 光盘的容量让人大开眼界,650M,相当于500张软盘。当然,光盘是只读的。 光盘的尺寸很大,是5寸的,携带不是很方便,后来出现Mini光盘,2寸大小,但是容量小,只有100多M,因此没有普及。 最早的光盘是从台湾、香港来的大补贴,也就是常用软件合集。当时的软件真小呀,一个光盘能装几百个,当然大多数是DOS程序。 光驱的速度从早期的4X、8X一路提升,直到48X和52X,再提升光驱中的光盘可能会飞起来,就此作罢。 97年时,因为做一个大项目,配备了可写光驱,这下备份资料变得很简单了。后来自己的电脑也配置了可写光驱,刻盘成了一种习惯,也记录了自己这些年的轨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4 6:59:25编辑过]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12-05-14 08:53:24 【便携存储史:DVD光盘】 DVD光盘出现还比较早,2000年时作为VCD的升级产品,用来看电影。 DVD在电脑中应用就很迟了,一开始光盘贩子还不愿意卖软件和游戏DVD,一张DVD等于7张CD,按张收费要少很多。DVD光驱在电脑中的普及也很迟,要到05年前后,那时时髦的是Combo,也就是DVD光驱+CD刻录。 05年时为了制作小朋友的视频,买了一台DVD刻录机。之前用CD,也采用了SVCD技术,但是时间短,质量也不够好。现在看来,CD-SVCD-DVD的发展过程有点像GSM-TD-SCDMA-WCDMA。 现在发现,DVD刻录主要用于视频的备份,系统的备份基本已经不考虑了,主要还是一个方便性。DVD刻录时间长,准备工作繁琐,还需要凑内容,有了U盘和移动硬盘,随时随地可以同步内容,DVD在电脑中的位置一落千丈。 从Apple开始,很多笔记本已经不配光驱了,又一种外设走入历史舞台。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14-04-25 16:48:47 【邮件史】 Email,可能是我最早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了。 要用Email,首先得要有邮件账号。我用的第一个邮件账号还是自己花钱买的,印象中是在1996年,当时深圳得改革风气之先,开办了一个叫万用网的公司,也就是ISP。我大概是这家公司在深南大道上摆摊时被俘获的,花钱办了一个账号。 有了邮件账号,还要有人可以发。当时,公司里面用邮件还是非常新鲜的,同一个地方靠说,远程靠传真,而收发邮件类似于现在的极客行为,能收邮件的人寥寥可数。幸好我与上海的一个项目组有联系,他们也热衷于新生事物,非常乐于用邮件与我沟通,与我可谓一拍即合。 从此,Email成为我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再离开。 工作中,有邮件真是太方便了。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回复、转发、群发信息。让该知道的人及时知道,让该决策的人及时决策,让该完成的事情顺利完成,让该处理的事情及时处理,对于组织机构庞大的单位,Email真是个分享信息的一个大杀器。 收发了这么多邮件,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种: 最期待收到的邮件是加薪通知以及年终奖的数量。 最不想写的邮件是周报和月报。 最开心的邮件是发现两个部门打架的邮件是抄送给自己的,坐山观虎斗。 最好玩的邮件是弄错了收件人,自己还不知道,在那里傻等。尤其是大的外企,有按英文名设账号的,有按拼音设账号的,很不统一,这样的故事一再发生。 最糟糕的邮件是被人投诉,发给了直接领导;比这更糟糕的是被人投诉,发给了直接领导以及更上一级领导;当然最糟糕的是被人投诉,群发给了全公司。 我就遇到过一次,当时装了个服务器,设置了一个静态IP地址,不小心与DNS的地址重复了,导致公司很多人上不了网。IT部门的人一怒之下,发了一封信来兴师问罪,全公司范围群发,标题就是“强烈谴责XX部门私设服务器,导致OA网瘫痪”,简直是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看到这封邮件,当时我就觉得IT这小子做事不地道,明明是内部矛盾,给他定性为敌我矛盾,只差指名道姓了,摆明要我难看。好在直接领导比较大度,让我吸取教训,总算把这个茶杯里的风波摆平了。 说到收发Email,还得讲一讲收发Email的软件。 最早我用的是Eudro,附件会单独存放。后来还用过Netscape的messager、foxmail、outlook express,最后使用的是outlook。outlook能成为最终的主力,一方面是与操作系统以及office软件深度捆绑,总是可以用到;另外一方面也是公司的选择,方便设置exchange服务器吧。 当然,不光是软件在变化,outlook的版本也在变化。是不是新版本就比老版本好呢?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目前已经有4条评论 >>> 发表你的见解 |
Powered by:Old version Copyright ©2002 - 2019空中接口学园 , 页面执行时间:31.250毫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