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接口学园 》
>>   空中接口技术的原理
>>>>  《5G NR 标准》第4章节阅读分享

--  作者:jzdwxz
--  发布时间:2020-03-26 21:50:01

第四章 LTE概述
LTE及其演进的路线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无线接入

4.2 LTE演进

4.3 频谱灵活性
4.3.1载波聚合
4.3.2 授权辅助接入

4.4多天线增强
4.4.1 扩展的多天线传输
4.4.2 多点协作和传输
4.4.3 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

4.5 密度集、微蜂窝和异构部署
4.5.1中继
4.5.2异构部署
4.5.3 微蜂窝开关
4.5.4 双连接
4.5.5 动态TDD
4.5.6 WLAN互通

4.6终端增强

4.7 新场景
4.7.1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
4.7.2 机器类型通信
4.7.3 降低时延-STTI
4.7.4 V2V和V2X
4.7.5 飞行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03-29 21:20:46编辑过]

--  作者:jzdwxz
--  发布时间:2020-03-26 22:11:22

第四章 LTE概述

LTE及其演进路线的重要节点:LTE Rel8(第一个基础版本)→LTE Rel10(LTE Advanced) →LTE Rel13(LTE Advanced Pro,也称为4.5G) →LTE Rel15(NR)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无线接入
1.TDD&FDD 2.OFDM 3.大带宽4.多天线
这里有两个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好理解,“一个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是15kHz…”,看过原著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想表达15kHz作为子载波的间隔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这样让人以为还有其他的选择。另外一个地方是“基站连续发送一个或者多个参考信号(每层一个)”应该翻译成基站每一层可以发送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这样比较好理解。

其实我也有个疑问:为什么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而不是其他的。当然说的是normal的情况下,在特殊情况可以是7.5KH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03-27 21:22:35编辑过]

--  作者:jzdwxz
--  发布时间:2020-03-26 22:29:00

4.2 LTE演进
LTE Release 10~14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LTE Rel10 (CA/中继)、LTE Rel11(CoMP)、LTE Rel12(D2D)、LTE Rel13(引入非授权频谱)、LTE Rel14(V2V/V2X)

4.3 频谱灵活性
4.3.1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就是利用频谱增大传输带宽,提供更高的吞吐量,这个从香农公式一眼就能看出。
4.3.2 授权辅助接入
授权频谱使用起来当然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带宽少了点,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非授权频谱使用起来虽然有干扰,安全性不高等缺点,但优点是免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03-27 21:23:31编辑过]

--  作者:jzdwxz
--  发布时间:2020-03-29 21:05:52

4.4多天线增强
4.4.1 扩展的多天线传输
多天线讲究的还是一个多字,天线规模越来越多,无非是想证明可以提供更大的吞吐量,但是我们还是要讲究技术应用于实践不能停留在实验室。下行8*8MIMO,上行4*4MIMO在Re10中就已经有了,现在实现了吗?支持cat5的终端有吗?
4.4.2 多点协作和传输
多点协作和传输这个想法,我认为借鉴了WCDMA的软切换的做法。
4.4.3 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
这个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目前还没研究过,不是很清楚。
4.5 密度集、微蜂窝和异构部署
4.5.1中继
中继是信号的延伸,可以类比早期的直放站。
4.5.2异构部署
简单理解就是宏基站+大量微基站,宏基站提供覆盖,微基站吸收话务。
4.5.3 微蜂窝开关
由于异构网络部署,存在这重叠覆盖,也就是存在干扰,要想使网络高效的运行下去,必须解决小区之间的干扰。办法就是根据基站的业务情况来决定打开或者关闭发射机,这样可以减少干扰而且可以降低功耗。
4.5.4 双连接
我觉得这个双连击跟多点协作之间有联系,都是终端需要连接多个小区。
4.5.5 动态TDD
不再使用固定的上下行配比,基站可调度的资源更加灵活了。
4.5.6 WLAN互通
3GPP早就想把wlan纳入进来了,在LTE 一统天下以后, wifi依然是室内霸主,技术上两者旗鼓相当,强强联手就更好的出路。互通以后,网络安全需要终端关注。
4.6终端增强
终端的增加是终端厂家营销的手段,但是也需要网络的配合才行,否则孤掌难鸣。


--  作者:jzdwxz
--  发布时间:2020-03-29 21:20:20
4.7 新场景
4.7.1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其实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说起蓝牙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现在提出的这种通信方式主要考虑到公安安全,应急领域;但是有一个问题运营商改如何收费,如果没有利润,谁来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地。
4.7.2 机器类型通信
从5G的应用场景mMTC和URLLC中可以看到eMTC和NB-IOT的影子
4.7.3 降低时延-STTI
降低时延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担5G的应用场景
4.7.4 V2V和V2X
自动驾驶技术
4.7.5飞行器
无人机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20-04-14 17:22:36
以下是引用jzdwxz在2020-03-26 22:11:22的发言:

 这里有两个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好理解,“一个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是15kHz…”,看过原著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想表达15kHz作为子载波的间隔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这样让人以为还有其他的选择。另外一个地方是“基站连续发送一个或者多个参考信号(每层一个)”应该翻译成基站每一层可以发送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这样比较好理解。

其实我也有个疑问:为什么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而不是其他的。当然说的是normal的情况下,在特殊情况可以是7.5KHz。



  
  前面一段的问题可以看一下原文: The base station continuously transmits one or more reference signals (one per layer),“个”应该翻译成“种”比较好,每种参考信号代表一种花样,因此终端可以识别出来。

 后面一段的问题可以看《LTE理论与实践》,另外OFDM课程里面也讲了。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20-04-14 20:21:33
以下是引用jzdwxz在2020-03-29 21:20:20的发言:

 4.7.2 机器类型通信
 从5G的应用场景mMTC和URLLC中可以看到eMTC和NB-IOT的影子
 


  URLLC与eMTC和NB-IOT没有关系


--  作者:KKbigboy
--  发布时间:2020-04-15 10:25:08
以下是引用jzdwxz在2020-03-26 22:11:22的发言:

 这里有两个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好理解,“一个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是15kHz…”,看过原著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想表达15kHz作为子载波的间隔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较好的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这样让人以为还有其他的选择。另外一个地方是“基站连续发送一个或者多个参考信号(每层一个)”应该翻译成基站每一层可以发送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这样比较好理解。

 其实我也有个疑问:为什么子载波间隔选择15KHz,而不是其他的。当然说的是normal的情况下,在特殊情况可以是7.5KH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03-27 21:22:35编辑过]


   印象中,15kHz确实是大量仿真得出的较好子载波间隔选择,我觉得4G选择30kHz子载波间隔估计也行,可能效果没这么好。。


--  作者:KKbigboy
--  发布时间:2020-04-15 10:30:31
以下是引用jzdwxz在2020-03-29 21:20:20的发言:
4.7 新场景
 4.7.1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其实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说起蓝牙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现在提出的这种通信方式主要考虑到公安安全,应急领域;但是有一个问题运营商改如何收费,如果没有利润,谁来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地。 

  防灾意识强,或多灾地区的人就愿意出费用购买有这项功能的手机,我也愿意的


--  作者:KKbigboy
--  发布时间:2020-04-15 10:32:38
另外我觉得 4.7中讲的新场景,在5G引入后估计LTE对这些新场景的开发不太有动力。
--  作者:tom
--  发布时间:2020-04-15 20:37:18
要知道,GSM还有人在不断更新,因此LTE要不要更新,似乎并不是个问题。
目前已经有11条评论    >>> 发表你的见解

Powered by:Old version
Copyright ©2002 - 2019空中接口学园 , 页面执行时间:46.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