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关注公众微信
 读懂通信 LTE学习大使 登陆 搜索

>> 与空中接口无关的方方面面
空中接口学园杂谈 → [转帖]美文共赏:通信职场十年感悟(连载)
  本版面已锁定,不允许进行发文/回复等操作 您是本文的第 8556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文章 浏览下一篇主题
 * 主题: [转帖]美文共赏:通信职场十年感悟(连载)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transmit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学长
  文章:511
  积分:
  注册:2004-02-27
给transmi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ransmit加入好友 查看transmit的个人资料 搜索transmit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ransmit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楼主
发文心情 [转帖]美文共赏:通信职场十年感悟(连载)
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层,不喜欢成功不成功来衡量价值(说这话的人都不成功,呵呵)。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体验的过程,关系、见识、经验、收入等等一切。这一切的组合是我十年的全部。其实,技术发展与否,学到什么知识并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人的成长。王小波说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比成功更有趣。而有趣的关键是我们本身的感受。工作本身不重要,感受重要。
      1. 意义
        很多人都有抱怨:生活没有目标,事情没有意义。目标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不过有一种答案我很喜欢,生命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目标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星空,就有一种感受,宇宙眼中的我,如同我眼中的一粒尘埃一样没有意义。人类哪天消失了,海浪还是海浪,阳光还是阳光,地球也还是地球。所以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意义本身并不存在。意义是给人服务的,所以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意义和目标,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那工作生活还有什么趣味呢?
       过程,过程才是永恒。就如同虚无主义的人说的那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是以过程而存在的,因此,过程才有意义。记得我们在做一个咨询研究,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客户的需求消失了,感觉是白白花了大把的时间,怨言、悲伤、愤怒接踵而至。其实仔细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并非达到的目标,而是过程。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过程中体会了工作,过程中有了大量情绪的体验。
       过程最有趣。工作就是享受过程。生命的一切都是享受过程。
       体会过程这个事挺难,因为大量的过程带来的感受都是担心、悲伤、愤怒、鄙视等等,感受这个过程恐怕不是享受吧。那就做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吧。
       2. 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0 10:49:35
  鲜花(0)  鸡蛋(0)
 transmit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学长
  文章:511
  积分:
  注册:2004-02-27
给transmi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ransmit加入好友 查看transmit的个人资料 搜索transmit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ransmit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2
发文心情 
2.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这里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2.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经常听说有程序员转学MBA读经济,最后还是回来做程序员的;他们说他们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作中读研究生换专业,说自己其实感兴趣的是B,不是原来的A。结果是发现做B也没兴趣,回来做A又不赶趟了。我本人也有过转专业做别的的念头,以为自己对那些感兴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 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
       b.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c. 拿兴趣说事往往是我们逃避工作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
       我有一个同事,属于高级程序员了,但他在开发完一个软件后,跟我提过他不想编程。可是他写起代码来十分投入,以至于忘我,从他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他的兴趣还是代码,他所谓的“不想编程”可以翻译为“我需要休个假”。如果真的听他的,让他改方向去做市场忽悠客户,那恐怕对企业,对他个人,对客户都是灾难。
       所以当对那些编程、优化、规划、工程乃至市场、销售、维护感到厌烦想换换的时候,先想想真的是没兴趣吗?人就是这样,沉浸于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喜欢。我们被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因干扰的太厉害。
       那怎么找自己的兴趣呢?
       有人说我喜欢做医生,有人说我喜欢做老师,有人说我喜欢编程序,有人说我喜欢做销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想做程序员,是因为做这个行业能有稳定的收入,那就不是兴趣,因为这是目的导向。
                         而如果说做程序员只是很享受写几万行代码,并将代码实现的那种过程,享受那种连夜调试之后调通的感觉,那就是过程导向,这是真有兴趣。
       所以,话又说到第一部分了,还是过程有意义。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从小时候开始,做哪些事是出于目的导向(比如:钱、讨好父母老师、逃避惩罚……),而做哪些事是过程导向(完全沉浸在过程中),大约能找到兴趣点(就是你的G点,呵呵),它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某一行为。比如:跟人聊天、玩游戏、看书、打球、打牌、开车、旅游……似乎里边没有工作耶?
       别忙,还没找到G点呢,只是找到了我们的敏感区,真正HIGH的地方得继续挖掘。
       回到开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为什么你对销售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网优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维护有兴趣?
       你可能会回答:“这些狗工作,谁TM有兴趣了”
       那我这么问:“为什么你对打麻将有兴趣?”你能回答上来吗?
       说句老实话,四个人打麻将,都对打麻将感兴趣,但这四个人的“G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赢钱地
       A喜欢赢,每次他和了,他就会很爽。这是A,他喜欢“赢”。
       B不是,B是个女孩子,打麻将时很爱说话:“张三家如何如何?李四家如何如何?”,他喜欢“关心”
       C也不是,C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他喜欢“钻研”
       D也不是,D戴了一个1克拉的钻戒,她出牌很有意思,出牌时要用左手甩一下再打牌,要让别人知道她戴了那东西,他喜欢“炫耀”。
       所以,同样感兴趣的事物,原因可以完全不一样,你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个原因是从小就会有的,是天生的,这是我们兴趣的“G点”。
       所以,有人说,我不想做网优,我喜欢做销售,那是没找到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炫耀”,做网优一样可以炫耀,炫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现在的社会给你好大的平台让你炫耀呢。(这里没有任何褒义贬义之分,一切兴趣都是中性的)
      当然,有的行当也确实需要特殊兴趣的人,如果找一个爱“钻研”的做销售,他可能拿不下单,不过或许他会研究出一套销售模型,让那些爱“关心”的人更方便去拿单。

       这是一个逻辑过程,遵循它你总能找到个把“兴趣”的。想想工作中做哪些事是完全不追求目的,只是享受过程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不觉得很HIGH吗?然后深入挖掘一下,就找到了。

       另外,擅长和喜欢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就会一直做,做多了自然擅长。恐怕只有中国这种恶心的教育会造出擅长弹琴,但绝对不喜欢弹的人。

      PS,那天有人问我,为啥有的人五音不全,还特喜欢唱歌呢?我说,你看他是更喜欢唱歌还是更喜欢发泄呢?他是喜欢一个人唱还是喜欢一堆人一起时唱呢?他喜欢唱那种歌,摇滚还是抒情呢?……喜欢唱歌跟音乐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0 10:50:48
 transmit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学长
  文章:511
  积分:
  注册:2004-02-27
给transmi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ransmit加入好友 查看transmit的个人资料 搜索transmit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ransmit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3
发文心情 
3. 目标


    前几天看了《挪威的森林》,里边有一句话讲的很哲理:”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已经说过了,一切事物的目标都是消亡,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那职业规划为什么还要谈目标呢?
      a。目标不是过程的对立,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
       b。过程是战略层面,目标是战术层面。

所以,之前对终极目标做了一番打击之后,现在还得搬回来。因为树立目标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有个词能说明这种本能,叫“动机”。

    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机。同时,仔细的分析你所享受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享受的还是由你的行为产生过程后所发生的反馈。这种预期的反馈就是目标。我们说追求过程是追求反馈,而我们真实确定的目标包括了内心的反馈和外界的反馈。
    举个例子,我写这篇BBS,这对我个人而言很享受过程,我的兴趣在于“表达”和“炫耀”(再次注明,个人兴趣无所谓好坏,炫耀这个词是中性词)。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
1.把我心里要说的完整的表达出来。
2.得到读者的反馈。(这里再注明,对于纯喜欢表达的人而言,正反馈、负反馈都能带来兴奋;)
    好了,这里有两个目标,其实我们做的每个工作都至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工作本身的目标状态,一个是后边的反馈(或者叫影响),当然还可能有给我们的好处(比如:挣到钱)。
    是后边那些反馈,那些持续不断的反馈让我们很HIGH。因此,我们享受过程,实际是享受过程当中很多小目标的达成以及所出现的反馈。
    那么职业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就是享受过程中一系列小目标和小反馈的集合。如果你很喜欢赢,那追求事业的成功完全可以做职业目标。想赢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专业,只要能赢,那就会很HIGH。
    但如果你的G点根本就不是赢呢,比如是“完美”。那职业目标就可能是:自己做一桌子无可挑剔的满汉全席(这个提法其实属于愿景),或者,将一个重病患者完全治好,至于别人能否做成能否做的更强,没有关系。对吧。
    所以,成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当成了只有一种兴趣,只有一个地方有G点。
    我必须强调,成功学的干扰太过强大,我看到很多对我的回复都并不是完全是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我的岗位和职业感兴趣。
    我记得在面试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10年后的你”,这就是一个目标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愿景目标题。那些能很清晰的回答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在录取候选人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10年后你所希望看到的你,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目标集。
    对于想进行职业规划的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作业。想象一下10年后的你,描述一个景致,你在做什么,周围什么环境,你什么感觉,越细致越好。

    之后,目标自然建立而成,就是把你在10年后达到这个状态抽象一下啊。

    再次强调,这绝对不是成功学,你所希望10年后的你绝对不一定是作老板,或者做领导,很有可能是:提出一个有趣的软件架构,最终实现成软件;或者,在各个经理面前讲述产品,直接影响客户;或者,当网络出问题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又或者,生一堆孩子,看他们快乐的学走路,学说话;……
    以上是我对职业目标的看法。

过程是一个个小目标达成后的反馈。
目标就是一个个小目标的集合。
目标之前得有个愿景,它是你希望看到的一幅图。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0 10:51:45
 transmit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学长
  文章:511
  积分:
  注册:2004-02-27
给transmi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ransmit加入好友 查看transmit的个人资料 搜索transmit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ransmit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4
发文心情 
4. 担忧


在C114待了很多年,在论坛里边的文章背后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就是“情绪”。
情绪是能量的流动,心理学家将情绪分成了几大类,大约是: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羞愧、厌恶、释怀、惊奇、无聊。其余的情绪都是以上几类的组合,或者程度的不同。
如果你多看几篇C114的文章,你会发现里边最主要的情绪是“恐惧”,有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但根源还是恐惧。
“我担心……”
“天天做维护,怎么办啊?”
“……出路在哪里?”
“……会不会有前途?”
这是C114里经常出现的句子。
担心,担忧,恐惧,很容易体会到。
在通信行里干这么些年,我也常常恐惧,担心项目做完了没的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完全生疏的工作(比如,从做规划转到做市场,转到做测试,转到做管理,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担心难以和某些同事相处,担心客户不满意,担心项目做失败了,……很多担心。
后来,读了一本书《心灵的七种兵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大家都看看(绝对不是做广告,武志红确实写出了一些***)。
那些在C114表达担心的朋友们,他们希望有人就某个事给个方法。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你的情绪,事情的方法解决不了情绪。所以给方法不能解除担忧,方法是后边的步骤。
我们说要战胜恐惧,但恐惧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打败恐惧就是打败自己。所以战胜恐惧,只是把恐惧藏在了心里,等它以后长大了,会更狂暴的吞噬自己。
那怎么办?《心灵的七种兵器》给了一个招,就是体验恐惧,沉浸在恐惧之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恐惧的原因,这种情绪就自然被接受。不信你试试。
我们总说,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做这行没出路,担心在这个企业钱少,担心做这事会失败,担心后边跟着另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我该怎么办?”
一问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是感觉自己搞不定了,不是搞不定事,就是搞不定人。那什么是搞定呢?
搞定就是控制。
所以,很多话都可以翻译的,先翻译成“我担心A发生”,再翻译成“一旦A发生,我担心我控制不了”。
恐惧来源于控制。
可是真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你一旦想控制了,就是制造了一个分裂。就自然会陷入恐惧。实际上,战胜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控制。
放弃控制吧。
放弃控制很难,有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是接受,接受你的一切情绪,接受恐惧,接受控制。
之后,是专注,专注于你所担心的工作。比如,担心开车出事故,那就专注的开车。
然后,是信任,如果是对人的恐惧,多给他一些信任。
信任,是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PS,在《心灵七种兵器》里边,作者提到,恐惧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愤怒,也许该是重新检视一下生活的排序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0 10:52:19
 transmit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学长
  文章:511
  积分:
  注册:2004-02-27
给transmi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ransmit加入好友 查看transmit的个人资料 搜索transmit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ransmit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5
发文心情 
5. 学习
到这节了就该谈谈具体操作的东西了,那些不喜欢看虚头八脑的忽悠的可以看看。
有本书叫《第五项修炼》,里边提到了学习型组织。于是中国的老板们就蜂拥的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里说的无非就是几条,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员工改变心智,空杯,形成团队学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系统思考。国企里搞这个比较有水平的华为算一个。我所体会的学习还跟这个学习型组织不太一样。

角度
很多人跟我抱怨,“干这个项目什么都学不到”。估计不少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在熟悉了之后就是惯性操作了,似乎什么都学不到了。常常我也困惑于此。
多数情况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太定势了。
举个通信的例子,比如说网络优化,网优靠的是经验,做过两年的人就有经验了,这时就会烦,又老出差,就会觉得没得学了,觉得是不是要转管理或销售了。
其实如果你真的对“观察”和“钻研”感兴趣,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把网优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文档或者开发一个软件,甚至可以写书。有本书叫《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就是搞网优的人写的,挺有料的。再比如说,网优会经常出差,看各种设备,各种环境,各种机房。如果你爱好摄影,可以把整个环境、设备、机房、天线全部拍下来,也许会很有用。还有有意思的,网优中很多小改动都可以形成知识产权,华为那么多知识产权,好多就是网优出来的。你一年写5个知识产权,三年以后试试找工作,薪水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学习。(呵呵,把好多招都告诉各位了,我自己就没得玩了)
再比如开协调会,或者评审会,里边可学的东西多了。牛人都怎么表达的?他们什么表情,强调什么?怎么写的PPT?老学老学,你就会这么牛。
所以学习就是对事物多角度的看待,翻过来掉过去观察,然后总能找到可以学的地方。


另外,学习是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我们罪恶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学的太多,习的太少。那种填鸭式教育都是模仿。甚至有教数学的老师让学生回去背解题步骤的荒谬事情。所以有的学生上学时分挺高,到了工作里就坏菜了。教育体系的原因。以后有小孩别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关心他喜欢什么,然后好好培养才是正果。
你看工作当中,全是靠熟练,因为工作要讲效率。同样一个活,别人干一星期,你干两天,那你给企业创造的就多,日久天长,你拿的自然就多。那你靠什么就干两天啊,靠熟练。熟练就是习来的。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时间堆出来的。
那怎么堆时间呢,第2节不是说了吗?找兴趣点。没任何兴趣点的堆时间肯定很没意思。那兴趣点做习,那肯定越来越强,这就是你的强项,以后就靠它吃饭。
“那弱项怎么办,怎么通过学习来补上?”
总有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佐以木桶原理来辩解,说短板决定木桶的装载。
什么原理都有个范围,木桶原理可不是用在个人成长上地。
在个人成长上是完全相反。
尽最大可能加长你的长板,短板就别考虑了。


沟通
不论你做什么,沟通都要学。
你没发现那些个沟通好的人都活的很滋润。那些个喜欢沟通的人都很自在。
这个社会是人群社会,而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人不是大老虎,大老虎可以独来独往。人不行,打从猩猩那会就是群居动物了。既然是群居动物,那就必须得沟通。所以人天生就要沟通。
那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沟通,喜欢一个人搞呢?个人感觉是小时候体验过什么了,就是受什么刺激了。否则人人都会沟通,你要是出国发现美国人就都爱沟通,爱表达。所以在中国混比在美国混容易,在中国你会沟通,那你很容易挣的多。在美国人人都会,没招了吧?
还是得强调,沟通跟你的性格没关系,不是非得外向的人才沟通好,内向的人就不行。也不是说沟通就是忽悠。做销售的基本功是沟通吧,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真正销售做的好的人,其实说话并不多,也不见得性格就外向。还是那句话,别被成功学忽悠了。
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内向说明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道家讲真正牛的人都比较内敛,庄子讲过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这意思。你看比尔盖茨的面相,是不是挺内敛的。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用在工作里简直就是速成武功秘籍。
现在学科都是综合学科。专精于一处、而臻极致的人肯定能活的不错。但是还一种人也很滋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来自其他行业,而且是一用就灵,至少是客户满意。这就是它山之石。
记得C114有个爱立信的兄弟写诗写的好的,他就说他是做通信里边写诗写的最好的,同时是写诗的里边最懂通信的。两边吃的开。
所以该学的多了,学不过来。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0 10:52:55
 tom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LTE学习大使
  文章:4544
  积分:
  注册:2003-06-10
给tom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om加入好友 查看tom的个人资料 搜索tom在杂谈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om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6
发文心情 
看了上文,一想我也在通信业干了10年了:)
  我觉得总结还是很重要的,梳理一下,不要老是埋头拉车。有些人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年记至少是人人要写的。
  另外回忆也是很好的,虽然现在不到写回忆录的时候,但是为过去的岁月留下个记录,不是很好吗?《思科十年》就是类似的例子。最近才写了一篇关于老领导的回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呀。

----------------------------------------------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0-01-21 08:19:18

本主题文章数6,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move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Old version
Copyright ©2002 - 2019空中接口学园 , 页面执行时间:78.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