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关注公众微信
 读懂通信 LTE学习大使 登陆 搜索

>> L3 《LTE教程:机制与流程》
空中接口学园在线学园教程3 机制与流程 → 《机制与流程》一书疑问汇总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文的第 3886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文章 浏览下一篇主题
 * 主题: 《机制与流程》一书疑问汇总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damon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预备用户
  文章:5
  积分:
  注册:2016-03-31
给damo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on加入好友 查看damo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on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on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楼主
发文心情 《机制与流程》一书疑问汇总
注:一楼是目录,二三四五楼才是正文
二楼:看书提出的问题
三楼:【Q&A】(解答未注册网友的问题)
四楼:勘误汇总板块问题
五楼:4G:LTE板块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4-25 17:06:46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4-15 11:15:33
  鲜花(0)  鸡蛋(0)
 damon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预备用户
  文章:5
  积分:
  注册:2016-03-31
给damo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on加入好友 查看damo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on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on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2
发文心情 
一:看书提出的问题
P9 表1.1中国的MNC应该是否缺少LTE网络的的MNC?在获得LTE牌照后各运营上是否有新增MNC号?

P14 图1.12用了“见贤思齐”来描述小区选择的过程,但是在P6的第一段中又说到不能用眼见来类比终端感知信号,这两个说法是否有点自相矛盾?

P18 第三段最后说到“Srxlev等于29dB”,按照上面给出的数据我计算结果是27dB,是否有误?

P24 第二段中说到特殊子帧位于每个半帧的第二个子帧上,以10ms为周期时是只有一个特殊子帧的。
 
P32 图1.27中小区参考信号的作用主要是获得时隙与频率的时间同步。

P49 第三段出现了DCI,但是并没有对DCI进行解释。

P57 基站在接到MSG3以后是怎么做出决策,决定让终端A接入而不是让终端B接入的?先到先得?

P64 图2.14中第二个RES的箭头是否错了?应该是eNB指向MME的?

P67 说到“当QCI等于5时,优先级最高”应该是错的,应该是QCI=1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P74 最后一段说到“通常网络中PB配置为0,代表ρA和ρB相等”这个说法是否有误?

P79 “测量与切换”中是否要对切换和重选的区别做一下讲解?重选是待机状态下从信号差的小区转移到信号质量好的小区上,而切换是在练级状态下从信号质量差的小区转移到信号质量好的小区上。

P82 上报测量报告一节中基站是如何知道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是基于哪种测量事件的?还是说基站根本不关心终端上报的是哪种测量报告?

P109 最后一段出现的“S1-CP”指的是什么?

P110 图4.4之后的描述是否需要多SRB与DRB以及SRB0,SRB1和SRB2进行区分一下?因为看后面的内容SRB和DRB出现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P115 倒数第二段说到“相关RRC信令由MAC信令承载”,这种方式是否违背了上层协议实体只能接受下一层协议实体服务的原则?因为RRC层和MAC层之间隔了PDCP和RLC层。

P123 第四段说到“内容分两种处理方式:一种会旁路MAC子层”这里的“会旁路”是什么意思?是否笔误?

P140 图5.17 中第三步TAU Accept 上面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令是否有误?因为如果出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一般都需要有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进行回应的,但是这里没看到。看其他材料看到这里出现的信令是DL Information Transfer的。

P148 “7.建立默认承载”这一小节中是否需要对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进行区分说明?

P156 “5.4.2终端发起收发数据的过程(联机)”看描述的信令流程应该讲解的是建立专用承载的信令流程的,但是书中并没有对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做一个明确的区分。

P160 图5.44 LTE切换应该还包括站内切换的。

P165 图5.52 切换完成的信令流程中,是否少了目标基站和MME之间的Path Switch Request和 Path Switch Request Acknowledge 信令?我看其他参考资料上是有这两条信令的,在UE Context Release 信令之前会出现。

P168 “2.非手机关机引起的去附着流程”这个场景应该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的,一种是联机状态下的,另一种是空闲状态下的。书中讲解的是练级状态下的去附着流程,但是空闲状态下的去附着流程跟书中描述的流程是不一样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4-25 17:07:35
 damon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预备用户
  文章:5
  积分:
  注册:2016-03-31
给damo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on加入好友 查看damo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on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on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3
发文心情 
二:【Q&A】(解答未注册网友的问题)
另外,论坛上的 【Q&A】(解答未注册网友的问题)板块问题收集如下:
2.1 ZC序列根序列号为什么是25,29,34
问:ZC序列根序列号为什么是25,29,34
ZC序列根序列号为什么是25,29,34
 -- 来自《LTE教程》 --
答: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在当初设计LTE系统时,做过仿真,发现取这三个root理论效果最好,详见《LTE理论与实践》。

2.2 《LTE教程:机制与流程》P18的问题
问:1、在老师编制的LTE教程《机制与流程》15页图1.14配图出现错误;不是“齐”,是“迁”呢!!
2、在18页中根据S算法的当前参数得到的Srxlev等于29dB,我怎么觉得按照教科书的中当前参数代入为27dB呢?求教一下,是我代入不对还是哪里理解没到位。谢谢。
答:1. 从作者交稿到读者看到书,中间有不少环节,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希望能谅解。 
  2. 那个offset值是漫游网络才会用到的,平时是用不到的。

2.3 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作用关于获得时间同步的疑问
问:老师您好:
         在《LTE教程:机制与流程》中,您再讲解1.4.1章节LTE时间结构中讲到主、辅同步信号都是以5ms为循环周期的,见P26页,但您在1.4.5章节中关于辅同步信号的作用,书中直接就说“获得10ms同步”,这里觉得有点疑问,这个10ms是怎么理解的?
         求老师解答,谢谢。
答:这是个好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我觉得你再阅读一遍,试着做些笔记,摘录些重点,可能就明白了。 
  BTW,“同步信号都是以5ms为循环周期”,其实是继承了《结构与实施》一书的说法,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两本书提法的逐步深化。

2.4 lte对ue的寻呼是小区内还是TA内
问:lte对ue的寻呼是小区内还是TA内
如题。目前现网中一般是什么样?
 -- 来自《LTE教程》 --
答:所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待机用户的寻呼都是到寻呼区的,以保证寻呼的成功率,LTE也不例外。
问:不是吧,比如GSM WCDMA的寻呼都是LAC下寻呼的,并不是精确到CELL的。我想知道LTE中是否也是类似在TA下寻呼UE,还是会精确到CELL寻呼,因为我在某些资料中看到LTE中有些寻呼是精确到CELL的,但有些比如VoLTE将会是TA下寻呼为了保证用户不会漏掉电话。
答: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回答。所谓寻呼区,在GSM、WCDMA CS中指的是LA,在GPRS、WCDMA PS中指的是RA,而LTE中指的是TA。 
  其实待机状态下,LTE是在TA List中寻呼终端的;但是在联机状态下,因为已经知道了终端的精确位置,才能在cell中寻呼终端。
  关于寻呼,推荐阅读《LTE教程:机制与流程》。

2.5 [求助]室分切换准备失败
问:  [求助]室分切换准备失败
老师,您好! 
室分基站A,周围宏基站向其异频切换失败,失败原因:目标小区切换准备失败,信令跟踪原因:protocol --- semantic-error(4),请问这个是怎么一回事?
答:最好能提供完整的信令源码。 
  semantic-error根据X2 AP的介绍,是The received message included a semantic error。因此可以怀疑室分基站与宏基站的配合问题。建议可以咨询厂家。

2.6 无线承载RB和信道的概念
问:无限承载和信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可否这样理解:消息的传递需要通过RB再使用信道进行传输,而GSM系统中消息是直接通过信道进行传输的,所以LTE与GSM是有区别的!
答:  
RAB是WCDMA中引入的,并且也在TD-SCDMA中使用,在无线网络中起作用,而信道只在空中接口上起作用。
问:老师您好,我是初学者,对wcdma并无了解,看了您的视频后刚刚买了您的lte教程:原理与实现一书,是否在学习LTE前必须读一读WCDMA的空中接口技术这本书呢?
因为从您的视频教程第一讲中得知LTE的空中接口除物理层外是由WCDMA演进而来的。
答:无线承载和信道都是SAP

2.7  L3实现
问:TOM老师对LTE层3层2的实现有什么可以推荐看看么?
答:见http://www.readhere.cn/html/2014/2014A.htm。 
  其实,我觉得熟悉WCDMA也很重要。

2.8  LTE中RRC连接数、连接态用户数、激活数如何理解?
问:LTE中RRC连接数、连接态用户数、激活数如何理解?
答:这个与WCDMA系统是一回事。RRC连接也就是信令连接,激活是正在数据业务的。

2.9 LTE,UE如何区分不同的小区呢?
问: LTE中UE要区分不同的小区可以采用地域的隔离,不同的码字,是否采用有时间的隔离呢?如何解决
答:这个问题要看区分是指同步还是参考信号了。同步是码分的,参考信号是频分+码分。

2.10 LTE为何PCI设计为504个?
问:TOM,你好,在学习GSM系统设计的时候知道了BSIC为什设计为7/7的结构,而看到LTE的PCI设计为3×168=504个?为什么呢?另一个LTE在Attach之后建立了SRB0实现了终端永远在线的功能
而SRB0到底是什么?我理解为PGW分配给UE的一个IP地址,但是从一爱立信资深TTT给出的答案是SGW和PGW之间的TEID永远都不会拆掉?期待你的解答。谢谢
答:问了两个问题,还不如各开一贴。 
  如果你读过《WCDMA空中接口技术》,这两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当然没有读就另外一回事了。总之,504是与WCDMA看齐,SRB0是信令连接,与default bearer是两回事。

2.11  [讨论]在LTE中RB是如何分配给用户的?
问:在LTE中RB是如何分配给用户的?
答:上行还是下行?其实现在的调度方法与HSPA差不多,以时域调度为主,慢慢加入按频域调度。

2.12  补上一个问题:LTE系统消息与承载
问:既然TOM版主说了
那我再提一问
LTE中有两种系统消息,他们有什么作用?虽然资料上有说,但看不懂。
还有,LTE信令涉及到几个承载,如无线承载,S1承载,他们又有什么作用
通信新人,如果问的太简单,不要见笑。
还有,我想差一张图片的,插不了,弹出提示“你必须输入网址”。
答:LTE的系统消息远不止两种,具体作用在很多参考书中都可以找到。如果看不懂,最好列出具体的问题。 
  LTE的承载主要指的是业务,信令承载中所谓S1就是无线网络与核心网络的接口,无线承载就是空中接口。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4-25 17:08:07
 damon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预备用户
  文章:5
  积分:
  注册:2016-03-31
给damo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on加入好友 查看damo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on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on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4
发文心情 
三:勘误汇总板块问题
  P15 http://www.pch.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8&ID=2697
  P34 最后一行:RLMN应该是PLMN
  P40 http://www.pch.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29&ID=2647
补遗:
   如何知道测量事件类型? http://www.pch.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29&ID=2735
3.1 《机制与流程》补遗:如何知道测量事件类型?
从《LTE教程:机制与流程》一书中我们看到,在终端上传的测量报告中,只有测量结果,并没有测量事件。 
  显然,LTE系统认为测量事件是种冗余信息,从简洁的角度出发,就省略掉了。那么,终端上传测量报告后,基站怎么知道是什么测量事件触发的呢?
  原来,测量报告都有个测量ID,而这个测量ID是基站分配的。基站在测量配置中,将事件类型对应报告配置id,测量id对应报告配置id。
  这样,基站知道了测量ID,查到报告配置id,就可以查到事件类型了。

3.2《机制与流程》[分享]-1
1)整体来先说说整本书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再说说每章的特色吧;
整体优点:
本书读起简单,易懂,讲清楚了很多关键的东西,算的上一本好书;
整体缺点:
看本书,看出Tom毕竟还不是优化专业的人士,所以很多关键的地方,还值得进一步挖掘;
第一章:
对于学理论还是搞优化的人,UE的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比如做测试:有idea拉网,有业务拉网,为何需要对idle进行测试?为啥要进行业务测试?看完这章应该有不少的体会。另一个对idle的相关参数,也应该能学会其中的计算方法;此外这章,如果你读起来都无障碍,那么至少LTE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总体来说信息量大,关键点突出;
说点美中不足的吧;比如参数的计算方法,逻辑特性,没有给出来,估计是Tom留给读者去发现吧,2,文中讲到了Mod3干扰,个人认为这个原因还是不够充分准确;
此外对系统信息相关信令的解析,如果能像信令讲解一样模块化结构来展示,可能比给出源码给注释更好,这估计就是什么是什么,到什么为什么的蜕变,属于两个层次的讲解了;
另外该章对同步信号(第二章的ZC序列)的讲解,值得好好的去学习一下,一定要配合视频;你会大有收获的,尤其对做网络规划的人理解为什么这么去规划;
2)总的说来,这本书还是偏理论性的,实战方面,就像yb00yf说的,没有亲身体验,所以也就没有真情实感了。 
  当然,这本书写作时也考虑到已经出版了一些优化的书籍,所以着眼点和写作手法也是不同的,这样读者才有更多的收获。
  至于MOD3,其实在上一本结构与实施中倒是讲了下,结合起来看更完整。
3)第二章connection mode
亮点1,本章通过原理剖析,细致讲解了RA过程,非常的精彩,就像前面说的尤其是ZC的讲解,在其他书籍上很难见到如此清晰,要配合视频学习效果更好,尤其做RND的人;
亮点2,安全机制,深入浅出,简单的几页吧鉴权加密的实质,讲的清晰而富有条理,可见作者深彻的通信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功底,
2.4调度,我一直的认识调度是LTE最大的进步,也是RAN的核心,共享信道的引入让LTE能更好的利用无线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体验,本节细致讲解了调度的基本单位,基本算法,优先级,但只是一个入门级,可供读者抛砖引玉,带你入门,此外调度器的输入和输出,本章写的不够清晰只提到了一个CQI(P68)是一个衡量的权值,还有BSR,PHR都这些输入没有提到;
2.5PC,这节作者又再次提到的功放这个词语,我多次在作者的书籍中看到的一个词,很有意思;如果你想理解PC算法的累加和绝对两种实现方式,这节再配合视频那可是极好,缺憾的是该节没有罗列出影响功率控制的考量因素,以至于有童鞋看了之后,会发现这个简单算法,带给自己的理解有些出处,(之前有相关帖子提问);所以这章也是一个帮你入门的,如果想用于优化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完整算法自己揣摩;
2.6,该节信息量不大,但在优化工作中却是极其重要的,整体来说还停留在什么是什么的介绍阶段,这也和作者不是做优化,没有体会有关;对信令能给出示例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但缺点没有对信令分层剖析;此外对A类事件和B类事件的具体应用也很模糊,整体感觉这节相对来说比较差,总体来说还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另外一点本身讲了多类切换,但同站小区间切换(未提到)和LTE系统内的异频切换(提及说后面会讲)而实际没有讲到,给书中前后关联不一致,是一个缺憾啊;
整体来说本章还是很不错的的,不管你是初学还是专业人士看后都很有启发;
4) 继续写吧。 
  测量与切换的确用力不够,比如A3与A5的区别,不同的应用场景等。不过由于是教程,主要讲基本功,这样写也还说得过去。

3.3 《机制与流程》第一个勘误
问:昨天经过对比后,发现了《LTE教程:机制与流程》的第一个错误。 
  在1.6.3节最后一段写道:
    “在位置更新的信令流程中,终端向网络汇报了所在的TA,而网络侧会下发终端的TA列表信息,终端就知道所在的TA列表了。另外,网络侧还会下发终端的S-TMSI(SAE-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AE移动用户临时标识)和DRX周期,后两个信息将用于寻呼过程。”
  根据UE specific DRX参数的内容,不难发现正确的描述应该是:
  在位置更新的信令流程中,终端向网络汇报了所在的TA和DRX周期,而网络侧会下发终端的TA列表信息,终端就知道所在的TA列表了。另外,网络侧还会下发终端的S-TMSI(SAE-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AE移动用户临时标识),用于寻呼过程。
  其实,在第5章的TAU request和Attach消息中,已经写出了DRX信息,但是一直先入为主,以为终端专用的DRX要由网络来指配,所以在1.6.3节就写反了
答:我觉得你可以做一下实验,抓Attach或者TAU,看看终端不同的设置,会不会导致上传的DRX参数发生变化。
问:我对终端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如何修改终端的DRX周期。通过信令可以看到终端上报的DRX与系统广播的不是一样的。 
TAU 中是UE上报的32个无线帧
DRX Parameter
 Element ID: 92 
 DRX Parameter
  Split PG Cycle Code: (32) 32
  Split on CCCH: (0) Split pg cycle on CCCH is supported by the mobile station
  Non-DRX timer: (0) no non-DRX mode after transfer state
  CN Specific DRX cycle length coefficient: (0) CN Specific DRX cycle length coefficient
SIB2中DRX周期是128个无线帧
pcch-Config
 defaultPagingCycle: (2) rf128
 nB: (2) oneT
答:CN Specific DRX cycle length coefficient: (0) CN Specific DRX cycle length coefficient 
  代表终端只使用缺省DRX周期,也就是eNB下发的DRX周期。这块内容在TS24.008中的10.5.5.6有详细描述。
  有些基带可能没有开放这个功能,更多的终端可能没有利用这个功能。

3.4 《LTE教程:机制与流程》第二问上行功率控制
问:SIB2系统消息: 
uplinkPowerControlCommon
 p0-NominalPUSCH: -67
 alpha: (4) al07
 p0-NominalPUCCH: -105
路测指标:
PUSCH TX Pwr=21dBm   PUCCH TX Pwr=4dBm
根据《机制与流程》中P76,第二章上行功率控制介绍,po-Nominal PUSCH会影响P初始发射功率,在城市环境下建议设置为-90dBm左右,我看过附录和咨询过运营商都设置成了-87dBm。
我有以下疑问:
1、PUSCH TX Pwr=PL+ po-Nominal PUSCH,PUCCH TX Pwr=PL+ po-NominalPUCCH 是否成立,上图SIB2中 po-NominalPUCCH设置成-105,po-Nominal PUSCH设置成-67,两者之间相差了38dB,为何PUSCH TX Pwr与PUCCH TX Pwr相差了不到38dB,是否跟TPC的调整方式有关。
2、PUSCH更多的是采用绝对调整方式,是不是在初始功率的±4dB上下波动,PUCCH采用的是累积的调整方式,最大是不是会一直调整到UE的最大发射功率23dBm。
3、现在的PUSCH TX Pwr过大,测试均值在20dBm以上,我认为不正常跟po-Nominal PUSCH设置相关。PUSCH TX Pwr与PUCCH TX Pwr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在那个区间代表良好。
答:1、PUSCH TX Pwr=PL+ po-Nominal PUSCH,PUCCH TX Pwr=PL+ po-NominalPUCCH 是否成立,上图SIB2中 po-NominalPUCCH设置成-105,po-Nominal PUSCH设置成-67,两者之间相差了38dB,为何PUSCH TX Pwr与PUCCH TX Pwr相差了不到38dB,是否跟TPC的调整方式有关。
首先这两个公式都是粗略的,你应该去看看准确的计算公式,差异大小按系统需求来,是可以更改 
2、PUSCH更多的是采用绝对调整方式,是不是在初始功率的±4dB上下波动,PUCCH采用的是累积的调整方式,最大是不是会一直调整到UE的最大发射功率23dBm。
这点也是根据场景而定,PUSCH也可以哦那个累加,此外就算绝对也可根据环境而定可以是1dB的波动,PUCCH是否调整到23dBm根据环境需求来定
3、现在的PUSCH TX Pwr过大,测试均值在20dBm以上,我认为不正常跟po-Nominal PUSCH设置相关。PUSCH TX Pwr与PUCCH TX Pwr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在那个区间代表良好。
<0就是良好
答:其实配置参数是有模板的,一般不会偏差太大。差异大可以咨询厂家。 
  PUSCH高我觉得是不是有上行高速率的考虑,想充分提升上行的速率,类似于做指标。因为终端上行功率过高,意味着续航时间大幅降低,除非是车载设备,不然肯定希望上行功率越低越好。
答:终端上行功率过高,不但会影响终端的续航时间,还会对其他终端、邻小区造成干扰。PUSCH、PUCCH都可以采用累积的方式,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
答:干扰应该不是主要因素,因为LTE上行在本小区内部是正交的。
问:还有一点不清楚,终端上行的调控方式,是基站通过那条信令发生给终端的,在哪能看到。我通过查询信令在rrcConnectionSetup中找到关于TPC的内容,不清楚“release”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tpc-PDCCH-ConfigPUCCH
..........................release --- (0)
........................tpc-PDCCH-ConfigPUSCH
..........................release --- (0)
答:《机制与流程》附录A.2.2中:
     uplinkPowerControlDedicated     
    p0-UE-PUSCH: 0    
    deltaMCS-Enabled: (0) en0    
    accumulationEnabled: true    
    p0-UE-PUCCH: 0    
    pSRS-Offset: 7    
    filterCoefficient: (4) fc4
答:步长是通过DCI发布的,是动态变化的,当然不会在信令中看到。

3.5  <机制与流程>第一问
问:P35页,信令中q-RxlevMin:-62 代表的系统参数Qrxlevmin取值是多少?
关于信令中的值和代表的系统取值这个加密算法在哪里有描述?
答:这个不算加密算法,只是数值的一种编码方式。 
  在TS36.133中定义了终端上报测量RSRP的范围,从-44dBm到-140dBm,每dB一档,共98个档次。q-RxlevMin的转换关系也是一样的。
  BTW,你可以关注公众微信:读懂通信,然后搜一下RSRP,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介绍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4-25 17:08:35
 damon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预备用户
  文章:5
  积分:
  注册:2016-03-31
给damo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mon加入好友 查看damo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mon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damon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5
发文心情 
四:4G:LTE板块问题
4.1 流程的学习盲区:切换信令谁先谁后?
问:在切换信令中, Reconfiguration 和 SN Status transfer是源基站发出的两条关键信令,但是这两条信令的先后,一直困扰着我。 
  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两种顺序都可以看到:
  比如爱立信的培训材料、LTE理论与实践中,是先发SN Status transfer的。
  而TS36.300、华为和中兴的培训材料,是先发Reconfiguration的。
  因此就很麻烦了,到底以哪种说法为准呢?
  后来又想了一下,由于这两条信令的接收者不同,谁先谁后也不影响切换的运行,姑且就认为均可,类似围棋中的双活。
答:基站侧跟踪到的信令流程是先有SN Status transfe,然后才是RRC Reconfiguration,但时间戳是一样的。
答:那就是同时发出,跟前面讲的也差不多。

4.2  SIB3中小区重选门限的换算关系疑问
问:在《LTE教程:机制与流程》中SIB3提到小区重选消息,其中s-NonIntraSearch、s-IntraSearch、threshServingLow、cellReselectionPriority没有给出相应的换算关系。消息信息如下: 
cellReselectionServingFreqInfo
 s-NonIntraSearch: 10
 threshServingLow: 10
 cellReselectionPriority: 7
s-IntraSearch-v920
 s-IntraSearchP-r9: 29
 s-IntraSearchQ-r9: 5

答:书中有例子,不过的确没有展开。 
    首先利用S算法来得到SServingCell的结果,也就是绝对值转相对值。
  然后SServingCell与2倍的s-NonIntraSearch、s-IntraSearch去对比,判断是否满足测量邻区的条件。

4.3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盲区:PLMN
问:PLMN是网络侧比较关注的,但是无线侧怎么用一直没有去研究,因此还是有些问题的。 
  首先一个问题是,国内现网到底定义了多少个PLMN?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粗略认为移动曾经用过多个,而联通与电信只用1个。
  另外一个问题是多个PLMN与1个PLMN,对运营商而言有什么差异?我只知道,在核心网中,PLMN的编号是有用的,与APN相关。
  最后一个问题是,MNC到底有几位?无线网中看到是2位,但是核心网中看到是3位。
  所以,不要小看PLMN,里面的门道还是有不少的。
答:今天意外地从手机的spn-conf.xml中看到了MCC和MNC的定义: 
    <!-- China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0" spn="China Mobile"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1" spn="China Unicom"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2" spn="China Mobile"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3" spn="China Telecom"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5" spn="China Telecom"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6" spn="China Unicom" />
    <spnOverride numeric="46007" spn="China Mobile" />
  这个表格与多台不同厂家的手机进行了比对,确认无误。
答:今天又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基站广播的SIB1中,允许广播多达6组PLMN的ID,这个与运营商的多个PLMN还不是一回事。 
  多PLMN的用途是服务虚拟运营商,这样一个无线网络可以接入多个运营商的终端。
  因此,在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终端会通知基站自己选择了哪个PLMN,也就是哪个运营商

4.4  PLMN选择的疑问
问:我在看《待机状态的处理机制》时,结合实际工作的问题,对于PLMN选择有疑惑。比如:现网版本是R8,用户投诉在某个道路上突然出现脱网,过一段路信号出现满格。到现场测试发现终端脱网,但是能检测到一个很强的信号,PLMN选着不上。结合之前的测试数据,怀疑存在干扰。我的疑问是,在R8版本下终端只有测量Srxler>0,不需要测量Squal。为什么选着不上我们自己的网络呢?还有就是假设可以选上,但是有干扰信道质量肯定不好。那终端还会骑上这头驴吗?
答: PLMN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其实包含了两个步骤:PLMN搜索以及PLMN注册。 
  你的问题需要先定位到底是PLMN搜索还是PLMN注册过程出了问题。
  Srxler>0用于PLMN注册。
问:Tom老师,能讲讲PLMN搜索以及PLMN注册的流程吗?我这种情况就是之前测试是好的,有信号的。由于出现干扰导致终端注册不了网络。
答:其实,你应该读一下TS36.304,也不长。 
  PLMN搜索就是终端扫描频段,提取PLMN的标识和频点。估计你是专网,覆盖不是很好,PLMN搜索时没有搜到可用的PLMN。
  运营商的终端如果4G搜不到,还可以搜3G、2G,通常还是能找到可用PLMN的。
问:哦,如果终端收到了可用的PLMN,但是干扰很强,这样势必质量很差。那么终端还会驻留吗
答:所以让你看TS36.304嘛。 
 在PLMN搜索时,并不关心信号质量,只考虑信号强度。因为同频干扰,通常应该是来自同一个PLMN,对搜索PLMN的结果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除非同频干扰来自异系统,那就没辙了。

4.5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盲区:eNB怎么知道EBI的?
这是个专家级别、非常有深度的问题。 
  EBI是EPS承载标识的缩写,在空中接口的源码中,我们看到eNB把EBI以及DRB的标识发给了终端。
  但是很奇怪的是,MME并没有在S1信令中告诉eNB这个EBI,只告诉了E-RAB的ID,那么问题就来了,eNB是怎么知道EBI的呢?
  开始,我们认为eNB会不会从NAS信令中截获的EBI,因为MME发给终端的NAS信令中有EBI。
  显然,我对这个方法很不满意,实现起来未免太笨拙了。
  今天,在网上找了找,终于在http://www.netmanias.com/en/post/techdocs/5907/identification-identifier-lte/lte-identification-iii-eps-session-bearer-identifiers上,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原来,在TS36.300的8.2中明确写了:The value of the E-RAB ID used at S1 and X2 interfaces to identify an E-RAB allocated to the UE is the same as the EPS Bearer ID value used at the Uu interface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ed EPS Bearer。
  这下真相大白了,原来EBI=E-RAB ID,而E-RAB ID是MME通知eNB的,拿来就用,多方便呀。
 BTW,强力www.netmanias.com,高水准的LTE技术内容。

4.6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盲区:鉴权
鉴权是很清楚的,鉴权由MME发起也是很清楚的,但是MME什么情况下会发起鉴权呢?一直不清楚。 
  所以,看到某些情况下,鉴权被忽略了,就很奇怪,到底什么时候才会鉴权呢?
  现在知道了,鉴权会增加处理时延,所以在系统中,能压缩鉴权,就压缩鉴权。被叫基本不鉴权,主叫偶尔进行鉴权。
  因此,除非是附着流程,否则看到鉴权的机会,可能与中奖差不多了。

4.7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误区:小区选择
一直以来,忽略了小区选择其实是有两种,一种用于PLMN搜索,应该称为小区搜索,用于获得PLMN的标识。 
  另外一种才是我们常提起的小区选择,基于S算法,实现终端的驻留。
  这样做也是无奈,因为终端必须在合适的PLMN中注册,光信号强还不足够,还得信号对路。
  因此,前一种小区选择是后一种小区选择的基础,换句话说,在开机时,终端要做两轮小区选择,不然为什么这么慢呢?
  BTW,其实《WCDMA空中接口技术》一书中已经提及两种小区选择,只是还不够明晰。
  PS,终端从无覆盖区到有覆盖区,也是做两轮小区选择,耗时也很长。

4.8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误区:默认承载
默认承载是LTE系统引入的新玩意,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我对默认承载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就是核心网为终端分配一个IP地址,但是无线网是不需要动作的,这样建立承载时速度快一些。 
  没想到LTE系统没有这么简单。
  先看默认承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是初始附着过程中建立的,而且一建立,就是S1承载+RB一整套的承载。换而言之,默认承载在建立后,并不是一个只有IP地址的空架子,而是货真价实的承载。
  我理解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初始附着后,终端马上可以收发数据。
  那么,是不是无线网与核心网一样,会一直保留着默认承载的资源呢?
  当然不是,通常情况下,终端在初始附着后,会回到待机状态,这时默认承载相关的S1承载和RB肯定释放了,只是SGW、PGW为终端分配的资源还保留着。
  一旦终端有业务需求,终端就会发起重建S1承载和RB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恢复默认承载了。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默认承载在无线侧并没有保存。

4.9  LTE机制与流程的学习误区:随机接入
最近在做LTE机制与流程的课程和教材,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发现了很多学习上的误区,这里就整理出来。 
 一直以来,我认为随机接入过程就是从待机到联机,其实联机状态(连接态)也有随机接入。
 一种情况是切换,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另外一种情况是终端没有办法得到上行资源,比如发送SR调度请求后一直没有响应,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随机接入来获得上行资源。
  由于联机状态下终端已经获得了C-RNTI,因此MSG3时,终端就不用通过发自己的ID来解决冲突了,直接上C-RNTI,这肯定是不冲突的。
  而eNB也不用通过MSG4来响应了,直接在PDCCH上就可以指示终端。
  因此,两种解决冲突的方式的不同,关键还是终端所处的状态不同,有没有C-RNTI。

4.10  LTE中的GUTI
问:其实应该写EPS中的GUTI。GUTI是终端全球唯一标识,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的缩写。其实就是P-TMSI的4G版。 
  那么与P-TMSI的差异在哪里呢?主要还是考虑了核心网的pool结构。
  P-TMSI没有料到核心网的pool结构,结果只好贴了块膏药:NRI,网络资源标识,来寻址核心网的网元,这就限制了P-TMSI的编码空间。
  GUTI直接增加了MMEGI和MMEC两个字段,核心网网元ID与终端的临时ID互相独立,这样寻址pool当中核心网的网元就很方便了。
答:好像P-TMSI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Pool寻址呢。
我记得好像爱立信学院有一课免费的专讲P-TMSI
答:P-TMSI开始设计时没有料到有核心网的pool结构,后来增加了NRI结构,但是占用了终端的ID部分,所谓的打补丁。

4.11  LTE的寻呼过程中的疑问
问:TOM老师:辛苦你了
    请教一个问题:LTE的寻呼过程中由于物理层由于没有专门的寻呼信息指示信道,因此只能用PDCCH,UE在特定时刻去侦听PDCCH信道,若有自己的寻呼组的标识,则UE解读PDSCH,并将解码后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PCH传到MAC层。
    那么我想问的问题是:这个MAC层是谁的MAC层,是网络侧的还是UE侧的?
答:当然是UE测的啦。
传输信道是在MAC层与PHY层之间的。
答:没错,PCH是终端在监听,因此处理者也是终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4-25 16:27:41编辑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4-25 17:08:58
 tom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LTE学习大使
  文章:4544
  积分:
  注册:2003-06-10
给tom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om加入好友 查看tom的个人资料 搜索tom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om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6
发文心情 
【回答】
 一:看书提出的问题
P9 表1.1中国的MNC应该是否缺少LTE网络的的MNC?在获得LTE牌照后各运营上是否有新增MNC号?
  答:MNC其实就是核心网的代号,如果2/3/4G的核心网采用一套设备,MNC当然可以设置成一样的。为LTE新增MNC出现在一种情况,就是实验网的时候,为了避免对现网的影响,设置了另外一个MNC。

P14 图1.12用了“见贤思齐”来描述小区选择的过程,但是在P6的第一段中又说到不能用眼见来类比终端感知信号,这两个说法是否有点自相矛盾?
   答:其实这是个语文题目,看你对“见”怎么理解。因为“见”也通“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读“现”。
    当然这里的现,是发现的现。

P18 第三段最后说到“Srxlev等于29dB”,按照上面给出的数据我计算结果是27dB,是否有误?
   答:这个问题下面已经解释过了,偏置值只在漫游时有效。

P24 第二段中说到特殊子帧位于每个半帧的第二个子帧上,以10ms为周期时是只有一个特殊子帧的。
    答:考虑到与TD-SCDMA的协同,TDD的10ms周期在中国没有可能使用 。

P32 图1.27中小区参考信号的作用主要是获得时隙与频率的时间同步。
    答:同步是靠同步信道完成的,小区参考信号的作用是进行信道的评估、帮助解调信号、确定小区的状态。

P49 第三段出现了DCI,但是并没有对DCI进行解释。
    答:这块内容在《LTE教程:结构与实施》中讲解,因为是丛书的一部分,不建议割裂使用。

----------------------------------------------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5-11 09:17:33
 tom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LTE学习大使
  文章:4544
  积分:
  注册:2003-06-10
给tom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om加入好友 查看tom的个人资料 搜索tom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om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7
发文心情 
P57 基站在接到MSG3以后是怎么做出决策,决定让终端A接入而不是让终端B接入的?先到先得?
  答:这个是基站的实现算法,先到先得应该是合理的。

P64 图2.14中第二个RES的箭头是否错了?应该是eNB指向MME的?
  答:原稿中箭头是eNB指向MME的。

P67 说到“当QCI等于5时,优先级最高”应该是错的,应该是QCI=1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答:优先级与QCI的大小没有关系。通常由于某些QCI已经指定,因此其优先级也是确定的。比如IMS信令肯定优先级最高,而IMS信令固定采用QCI=5,因此“当QCI等于5时,优先级最高”并没有错。
   当然,为了方便理解,写成“当QCI等于5时,代表是IMS信令,优先级最高”,则更容易理解了。

P74 最后一段说到“通常网络中PB配置为0,代表ρA和ρB相等”这个说法是否有误?
   答:这个是从规范表中提炼出来的,是有条件的,就是双天线端口的情况。

P79 “测量与切换”中是否要对切换和重选的区别做一下讲解?重选是待机状态下从信号差的小区转移到信号质量好的小区上,而切换是在练级状态下从信号质量差的小区转移到信号质量好的小区上。
   答:好呀,那么就加一段,让大家复习一下。

P82 上报测量报告一节中基站是如何知道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是基于哪种测量事件的?还是说基站根本不关心终端上报的是哪种测量报告?
   答:当然需要知道是什么事件,而且不光是基站,路测软件、网优人员都需要知道是什么事件。
         具体方式见http://www.pch.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29&id=2735
        后来“学好LTE”QQ群上的一个网友还分享了一篇文档:《如何从信令上判断切换基于什么事件》,给出了一个具体案例。

----------------------------------------------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5-11 09:46:15
 tom 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LTE学习大使
  文章:4544
  积分:
  注册:2003-06-10
给tom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om加入好友 查看tom的个人资料 搜索tom在教程3 机制与流程的所有文章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tom 引用回复这个文章 回复这个文章8
发文心情 
P109 最后一段出现的“S1-CP”指的是什么?
   答:S1-CP中CP是控制面的意思,S1-CP可以看成SRB在S1接口上的等价物。

P110 图4.4之后的描述是否需要多SRB与DRB以及SRB0,SRB1和SRB2进行区分一下?因为看后面的内容SRB和DRB出现的机会还是蛮多的。
   答:图4.4是从协议中引用的,比较经典,不太方便改。你说的区分在后面图4.15、图4.16讲到了,前面可以再铺垫一下。

P115 倒数第二段说到“相关RRC信令由MAC信令承载”,这种方式是否违背了上层协议实体只能接受下一层协议实体服务的原则?因为RRC层和MAC层之间隔了PDCP和RLC层。
   答:这里说的承载,指的是复用,这与后面第5章信令的复用,也就是附带传送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RRC信令,由于是SRB0承载,参见图5.5,是不用PDCP和RLC层来处理的。
      
P123 第四段说到“内容分两种处理方式:一种会旁路MAC子层”这里的“会旁路”是什么意思?是否笔误?
   答:所谓旁路,就是不经过的意思,RRC直接到PHY。

P140 图5.17 中第三步TAU Accept 上面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令是否有误?因为如果出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一般都需要有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进行回应的,但是这里没看到。看其他材料看到这里出现的信令是DL Information Transfer的。
   答: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原来图5.19的信令流程中用的就是DL Information Transfer。
         至于图5.17中用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可能是需要建立默认承载。但是你说的也对,这样就还差了一条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总之,图5.17需要再优化一下。

P148 “7.建立默认承载”这一小节中是否需要对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进行区分说明?
    答:默认承载在前面5.3.1节已经介绍了。

P156 “5.4.2终端发起收发数据的过程(联机)”看描述的信令流程应该讲解的是建立专用承载的信令流程的,但是书中并没有对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做一个明确的区分。
    答:书中我没有用到“专用承载”这个术语,看来需要再明确一下。

P160 图5.44 LTE切换应该还包括站内切换的。
    答:这样更完整了。

P165 图5.52 切换完成的信令流程中,是否少了目标基站和MME之间的Path Switch Request和 Path Switch Request Acknowledge 信令?我看其他参考资料上是有这两条信令的,在UE Context Release 信令之前会出现。
     答: 图5.52是个简化图,没有放MME。Path Switch的内容在文字中说明。
       附带说一句,《LTE教程》以学习为导向,并不是LTE全书,所以有些内容都放弃了,比如SC-FDMA、SRS什么的。

P168 “2.非手机关机引起的去附着流程”这个场景应该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的,一种是联机状态下的,另一种是空闲状态下的。书中讲解的是练级状态下的去附着流程,但是空闲状态下的去附着流程跟书中描述的流程是不一样的。
    答:这一章讲的流程是从图5.2中过来的,因此这里讲的是联机状态下的去附着流程。
     不过待机状态的附着流程跟书中描述的流程有哪些差别呢?应该差不多吧。

----------------------------------------------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16-05-11 10:49:08

本主题文章数8,分页: [1]
 *快速回复:《机制与流程》一书疑问汇总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 [ 还没注册 ]
  • [ 忘记密码 ]
  • [加入心情图标]
  • 将放在文章的前面
  •                           
                              
    内容
  • HTML标签: 不可用
  • UBB标签: 可用
  • 贴图标签: 可用
  • 多媒体标签:可用
  • 表情字符转换:可用
  • 上传图片:可用
  • 最多15KB
  • 邮件回复 显示签名   [Ctrl+Enter直接提交文章]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move | 解固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Old version
    Copyright ©2002 - 2019空中接口学园 ,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